close
親愛的禮物,
此時此刻我又在放「水痘假」在家,不過這次疑似得水痘的不是我,是猴王小非。
兩週前猴王的day care緊急寄了email告知父母們,園內出現七個水痘的案例,所以要讓三歲以下的隔離使用在大樓另一側的電梯。但是因為來新加坡之前,他已經接種了水痘疫苗,所以我們不太以為意。結果週四下午我接到電話他們說發現了可疑的疹子,希望我們帶到診所讓醫生確定。說是「確定」,但實際上除非驗血,不然用肉眼也是無法「確定」,所以我們就帶著「疑似」水痘的診斷證明回家隔離了。
說到「水痘」這件事,除了跟小非超有緣之外(二十週在我肚裡就陪我經歷過一次),東西方文化也有很大差異。在英國或在瑞典,水痘疫苗並不在幼兒固定接種的計畫表中,而在台灣是滿一歲施打一劑,新加坡則是兩劑。更有趣的是,在西方國家當一個小孩出水痘,家長並不會刻意隔離小孩,甚至有些還會希望沒有出水痘的趕快出一出,畢竟水痘在年紀越小時出,影響越小,也越快痊癒。(像某人懷孕出水痘就真是很危險…)
有時候我覺得西方醫學並沒有原罪,而是文化差異導致了臨床實際應用上的差別,包括對生病的定義與用藥的習慣。一去診所看病,醫生就開藥,也是其中讓我對新加坡的醫療習慣很不適應的一點。
老佛
全站熱搜